传媒学院简介
传媒学院前身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6年成立新闻系,2011年更名为新闻传播学院,2016年更名为传媒学院。
现设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综合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个人形象与礼仪设计》为省级一流课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消费者行为学》为河南省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博士14人;20余名教师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标兵”、省级“文明教师”、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荣誉称号。学院聘请业界导师12人,形成“学院教师+名校名师+业界导师”的开放式师资结构。
学院教学基础设施完备。现有省级科研平台“河南省创意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建有5K影视工作站、多功能演播厅、虚拟演播室、录音棚等实习实训室,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
学院教科成果丰硕。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1项,“校长教学奉献奖”教师2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0多部;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摘录或全文转载。
学院初步形成了“专业+工作室+ 党支部+社团”的实践教学和管理模式,现建有智朴影视工作室、应天骄子融媒体中心、好人之声朗诵艺术团和灵感广告工作室。
传媒学院根据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定位,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主动加强对外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互惠共赢。学院坚持“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办学治院理念,不断探索四位一体、多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聚焦宣传提升“商丘企业、商丘好人、商丘非遗”经济文化品牌为抓手,采取“企业出题,师生共答”模式,通过真题、真做、真练,达到实习、实训、实战,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力推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校内与校外、创新与创业”深度融合;全面实施“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场景多样化、实践教学项目化、创新创业常态化、素质教育全程化、师资队伍多元化”,培养集“策、采、编、写、录、摄、播”于一身的融合型、全媒体、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国家级赛事中屡获大奖,就业率位列学校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