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系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为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自设立以来,本专业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于2012年成为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016年获批商丘师范学院首批应用型示范专业,2017年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8年被评为校级第三批转型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评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所在支部2024年获批河南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经过多年积累与快速发展,该专业已成为区域内有显著影响力和鲜明特色的传媒类专业。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0%,并聘有7位来自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形成“校内教师 + 名校名师 + 业界导师”三维联动的开放式教学团队。
本专业深度融合“1+1N”人才培养模式,建有智朴影视工作室、5K影视工作室、影视调色实验室、微视频虚拟拍摄中心、录音配音中心及后期制作中心等现代化实训平台,实习实训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逾600万元。与河南微电影协会、商丘广播电视台、河南德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达成战略合作,协同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曾承担河南省委宣传部“老家河南”大型影视专题片策划;商丘市委宣传部“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影视文化项目;永城市委宣传部“商丘非遗影像·永城卷”拍摄等项目,直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专业建设强调“四个深度融合”:理论与实务、知识与能力、校内与校外、创新与创业相结合;构建“六类发展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多样化教学场景、项目化实践教学、常态化双创教育、全程化素质培育、多元化师资团队;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路径,着力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发展有后劲、深造有基础”的高素质传媒人才。
教学改革方面,广泛推行提案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及小班化授课,实施“以赛促学、学赛结合”,推动“作业→作品→产品→市场”的转化机制,实现“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三元协同,打通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壁垒。
在机制创新上,探索出PTP(平台+团队+项目)产学研合作模式、UEST(高校+企业+学生+教师)四方共赢机制、PM项目管理机制及TE教师激励机制,形成了一套成熟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特色与育人成效日益凸显。
学生作品屡获殊荣,先后获得国家级竞赛等级奖十余项,省级竞赛等级奖200余项。纪录片《黑与白》获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最佳纪录片奖、中国首届科普电影展一等奖、西部国际大学生电影节一等奖;《戏校》获全国高校艺术类作品大赛二等奖、中国西部电影节二等奖、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三等奖,并登陆河南广播电视台播出;《因为爱》荣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视频类金奖。
展望未来,广播电视编导系将继续秉承应用型、创新型、融合型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进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