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专业集群建设实施意见
为加强应用型专业集群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快学校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根据“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和“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建设规划单位”的建设要求,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布局和技术进步要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突出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链式对接。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配套性、共享度和利用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校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对接的符合度、依存度和贡献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为河南省实施“三区一群”等重大战略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
二、原则和目标
(一)建设原则
1.突出应用,强化对接。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对应用型专业的设置和建设,必须对接行业产业发展对人才、技术的需求。
2.集群发展,共建共享。按照产业属性,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在专业集群内部优化整合专业资源,专业之间互联共通、共建共享。
3.深化改革,提升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4.打造特色,适应竞争。面向现代服务业,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商丘市主导产业及发展趋势,构建专业集群,培养特色人才,提高人才市场竞争力。
(二)建设目标
逐步优化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形成社会需求、教学资源和行业指导意见相结合的专业设置、调整和集群构建原则,提高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的符合度。完善专业集群共联共通、共建共享机制,发挥集群内部的聚集效应,增强集群内部的凝聚力量,激发集群发展的规模效应和集约效益,增强集群发展的竞争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设内容
(一)构建特色应用型专业集群
1.面向现代服务业和商丘市主导产业构建专业集群。构建“商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服务、先进制造配套服务、文化创意、教师教育”等6大专业集群,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
2.基于产业属性构建专业集群内的专业群。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和学校教育资源,每个专业集群构建若干专业群,每个专业群明确1-2个核心专业和若干个支撑专业,全面带动集群发展。
3.按照专业集群的发展要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按照建链、补链、强链、延展、拉伸的发展思路,在专业集群框架内新设关联度较高的应用型专业(方向),逐步淘汰关联度不高的专业。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充分发挥学校合作发展联盟的作用。发挥商丘师范学院合作发展联盟的平台作用,引入更多企业参与专业集群建设,强化校企、校地合作。同时,发挥河南省豫东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的带动作用,加强师范专业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合理衔接。
2.建立专业集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加专业集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听取他们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发挥他们的智库作用。
3.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加强行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建设,出台引导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一起,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设置课程,共同编写特色教材,共同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共同建设实验实训平台,共同实施教学过程等系列制度,鼓励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度参与,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4.推动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化整合校内科研平台,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建立若干面向专业集群的综合研究平台,依托商丘科学院等,形成面向行业产业的协调创新中心,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推进学校应用型科研转型。
5.推进创新创业融入产业发展。面向现代服务业和商丘市主导产业,建设文创园等创新创业平台,紧密对接商丘市各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园区(示范基地),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
(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探索按专业群招生与培养模式。探索条件成熟的专业群按群招生,开设专业群大类课程,学生经过1-2年的集中学习后,根据个人兴趣、学业成绩和专业发展,选择具体专业。增加专业集群内学生专业选择的自主权,放宽专业群内专业学生转专业的条件和次数。探索主辅修互换,允许学生毕业前在主辅修专业间转换专业,培养面向行业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统筹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统筹专业技术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统筹双主体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构建“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优化设置专业集群课程体系。通过培养方案调整和教务系统功能开发,在专业集群内开设专业集群通识课程、专业群必修课程和跨专业选修课程,鼓励学生从专业集群内非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中选修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任选课程,建立专业集群内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四)实施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
1.实施应用型课程建设工程。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开设面向专业群的行业或企业课程,吸引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深度参与课程建设。按照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整合专业课程,或实施关联课程的多科联教、多科联考。鼓励按照“实地、实景、实岗、实效”原则,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深入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重在考核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2.推广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支持专业课教学广泛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鼓励老师积极引进教学项目,在专业群内开设跨专业课程设计等项目化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解决行业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跨专业合作式学习。完善完全学分制选课机制,鼓励专业群内学生共同选修专业群必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或共同完成跨专业集中实践教学项目,促进专业集群内学生的交流互动。
4.建设校本应用型特色教材和教学资源。在总结应用型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编写校本应用型特色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扩大课程和专业建设影响力。
(五)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实践教学
1.建设产学研训一体化综合实践平台。加快实施实验实训实习平台建设的“463”工程(4个大型产学研训一体化平台、60个左右专业实验室、300个左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重点建设好大型产学研训综合实践平台,整合专业实验室功能,加大综合性实验项目开发。
2.建立企业工作室。鼓励各专业集群引进企业资源,按照合同制的方式,建立企业工作室或大师工作室,吸收专业集群内专业学生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项目研发、社会服务等实践教学活动。
3.加大实验室开放共享力度。改革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办法,加大实验实训平台开放使用和运行共享力度,鼓励非本专业学生利用实验实训平台进行实践学习。
4.开展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各专业集群对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开设适当的跨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吸收跨专业学生合作完成实践项目。
5.组建跨专业创新创业团队。鼓励专业集群内各专业学生组建跨专业创新创业团队和跨专业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开展面向行业的创新创业训练和项目实践。
(编审:王红 签审:杨春风)